【背景材料】
近年來,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手段多、花樣新,嚴重危害廣大用戶的財產安全。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行為,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。具體如下:
1.建立聯動關停機制。
中國電信建立了從到省級公司聯動關停機制。根據“打擊通訊信息詐騙”專項行動方案,對于公安部門通報的涉案號碼,及時完成關停/查詢并及時反饋。各省級公司已建立了涉案號碼緊急關停綠色處置通道,并在IT系統中增加停機類型為“電話涉嫌通訊信息非法犯罪,接上級通知強停”。
2.詐騙電話預警系統。
中國移動某公司研發了詐騙電話預警系統。該系統將技術攔截、標記和公安機關接報涉及詐騙的電話號碼錄入其中,用戶接聽或撥打該系統中的涉騙電話時,系統會同步預警,手機屏幕上顯示“該號碼已被標記為詐騙電話,請謹慎接聽。”該系統還可以針對常被騙子使用的“170”“171”虛擬運營商號段,或“400”號碼冒充金融、保險等公共服務號詐騙的情況,設置攔截預警。
3.電話實名制。
電信企業采取落實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制度。未實名登記的單位和個人,要按要求對所持有的電話進行實名登記,在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真實身份信息登記的,一律予以停機。電信企業在為新入網用戶辦理真實身份信息登記手續時,通過采取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、聯網核驗等措施驗證用戶身份信息,并現場拍攝和留存用戶照片。
4.建立快速反應聯動機制。
某省成立防范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快速反應聯動處置中心,公安機關聯合電信、金融、互聯網運營商等部門協調指揮各種資源,發案后快速查詢提供開戶資料、資金流向、通話記錄、IP定位等線索,從“資金流”和“信息流”兩條路線在案發后的“黃金期”內進行及時的破案和挽回受害者的損失。
5.24小時到賬。
自2016年12月1日起,個人通過銀行自助柜員機向非同名賬戶轉賬的,資金24小時后到賬。
6.明確法律標準。
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、公安部聯合發布《關于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》進一步統一了數額標準和數額幅度底線標準:電信網絡詐騙財物價值三千元以上、三萬元以上,應當分別認定為詐騙“數額較大”“數額巨大”。同時規定,詐騙數額難以查證的,可依電話、信息數量定罪,而且為詐騙分子撰寫詐騙“劇本”的行為,以詐騙共同犯罪論處。
7.嚴格保護行業用戶個人信息。
電信和互聯網企業嚴格用戶個人信息使用內部管理,加強內部安全審計,嚴肅處理非法出售、泄露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,采取必要的網絡安全技術措施。
8.開展防騙宣傳。
某市公安機關開展“四個一”宣傳教育活動,一是開展集中宣傳活動。充分利用各大主流媒體、公眾微信號等,宣傳防詐騙常識,刊登宣傳漫畫、宣傳口號和典型案例等。二是編印一本《防詐騙指南》。普及防范和辨別常識,幫助人們樹立和提高防騙意識。三是舉辦廣場維權活動。與公安、司法等部門聯合舉辦廣場活動,開展防詐騙維權、法律咨詢援助服務。四是舉辦防詐騙專題知識講座。
【問題】
請從上述選項中,選出你認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最有效的4個措施,并按有效性進行排序。
【要求】
1.請考生認真讀題,并準備發言提綱,時間10分鐘。
2.請考生依次回答問題,每人時間2分鐘。
3.請考生就問題進行自由討論,經過討論,小組最后必須達成一致意見,時間20分鐘。
4.請選出一名代表向考官總結陳詞,時間3分鐘。